文化与水
时间:2018-03-13 11:19:05 点击量:

一、文化与水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 是当今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茶文化、酒文化、企业文化、事业文化、军旅文化、商业文化……,如此等等,不一而卒。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是知识、是能力、是智慧、是艺术、是精神、是信仰、是财富;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是我对文化的初步认识。下面加以简要说明。
  文化是知识。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成果或结晶,是可以通过语言形式或某种劳动产品的形式进行交流和传递的精神财富。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越多就越有知识、越有文化。一个小孩上了学,能识字、能读书,对中国的文字有了认识,对中国的语言有了认识,我们就说他有了一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化。 
  文化是能力。能力属于知识的范畴,是能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观察力、记忆力、识别力等,这种能力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有的人虽然读书很少,也没有什么文凭,但由于他肯学习、善思考、具有很好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办事、会办事,这也是文化水平高的一种表现。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把文化定义为:“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能力创造”。

  文化是智慧。智慧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时也指才智和智谋。这当然也是一种文化。孔子讲:“知(智)者乐水。”就是说有智慧、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才能从水中找到乐趣。这是我一家之言的解释。 
  文化是艺术。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一种社会意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无疑是一种文化,所有的艺人,都属于文化人的范畴。 
  文化是精神。精神即意识,是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感情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文化层面的精神主要指前者。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有精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是在物质需要逐步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是比物质需要更高级的需求。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实现人的精神追求,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大家熟知的一首歌叫《团结就是力量》,说团结的精神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可见精神的力量的巨大。这次汶川大地震创造的生命奇迹也说明精神力量的巨大。

  文化是信仰。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支柱,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但都是一种文化现象。19世纪的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就说:“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以作为社会成员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性。”信仰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我们的革命烈士夏明翰有首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现了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的坚定的信仰而勇敢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文化是财富。《新华词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有了知识、有了能力、有了智慧,就能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是全球通用、中华最佳的社会财富。说全球通用,是因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濡染在一定的精神家园,都从深厚的民族生活土壤中生长出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成为保持民族尊严,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不断的发展的重要力量。说中华最佳,是说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且一直维系而没有中断的文化唯我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的局面,但“大一统” 思想始终是民族发展前进的主线,因此,中华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繁荣必然带来经济的发展,灿烂的文化之花必然结出丰硕为经济之果。在激烈的竞争中,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也就是说,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所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说了这么多文化,那到底能不能对文化下一个统一而权威的定义呢?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至今还没有。文化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而又难于把握的概念。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化犹如许多细胞构成的一个整体,边缘不整齐、内涵不确定、外延也不确定。目前,对文化的解释和定义大约有数百种之多,因此研究文化的人都要说明所要研究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即文化的大致界定。

   现在人们对文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社会活动中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社会意识。1999年出版的《辞海》把广义的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把狭义的文化定义为“精神生产能力和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泛指一般知识”、“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关系基本观点。”(《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4 665页)这里的文化主要指社会意识形态。上述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就是我们提出和研究水文化基本依据。
  (二)什么是水文化  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我国人民在对江河湖泊的不懈治理与开发保护的过程中,不仅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水文化。关于水文化的概念,最简明的说法是有关水的文化或是人与水打交道的文化。进一步说,水文化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是人们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根据文化学的理论,对水文化作如下初步界定:广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和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水文化是指与水有密切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我们探讨的水文化既有广义的文化,也有狭义的文化,但侧重点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水文化的初步界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水事活动是水文化创造的源泉。水事活动即人与水打交道的行为过程,包括用水、治水、管水、护水、乐水等实践行为,也包括人们对水的认识、反映、表现等精神活动。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没有人就谈不到文化。但是单独的个人是不可能创造文化的,必须在人与人的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文化。所以社会交往是产生文化的前提条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要从事各种水事活动。水给了人类衣食之源,也给了人类洪荒之祸。除水害,兴水利的水事活动成为人们很重要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建成了大量的水工程,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古往今来,从畜牧业的发展到农业的丰收,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现代工业的振兴,如果离开了水的作用将一事无成,人类创造的一切社会财富都蕴藏着人们水事活动的劳动成果。与此同时,人们在各种水事活动中,积累了经验,汇聚了智慧,形成了具有水行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形成巨大的精神财富。因此,无论从物质财富还是从精神财富讲,人们的水事活动创造了水特色的文化,即水文化。
  
第二、水文化是人们对水事活动的理性思考所形成的社会意识。水事活动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必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人们对水事活动的认识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水文化就是人们对各种水事活动理性思考的结晶。所谓理性思考就是对丰富多彩水事活动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活动,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探求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并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思想,即一种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主要表现为水行业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表现为与水相关人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以水为题材创作的文学艺术等;表现为对水事活动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性的认识;表现为水事活动能力的不断提高;表现为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办法和工作思路等;这些都是人类精神财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第三,水利文化是水文化的主体。水文化与水利文化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水利文化是人们在开发水利,治理水害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水行业特征的水文化,这种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因在水文化中居主体地位,水利行业是发展水文化的主力军。水文化泛指一切与水有关的文化,它的内涵与外延都比水利文化更宽泛,内容更丰富。
  
二、水文化的研究 
  水文化研究,就是从文化的视野给水予更多的关注,就是把与水文化有关材料、知识加于搜集、整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实验等,使已有的知识得到升华,形成新的认识、观点和理论,达到对水文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水文化研究是从学术上和理论上探讨水文化的内涵以及对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原则、目标等进探讨。其任务是把古今中外人民群众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的水文化加以整理、升华, 逐步形成水文化理论,即实现实践向认识的飞跃。水文化研究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水文化研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善于把人民群众在水利实践中创新的水文化及时加以整理、升华, 逐步形成新的水文化理论;要在对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和时代水文化初步架构的基础上,从水文化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推进水文化创新,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 促进水文化建设不断发展。水文化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水文化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能体现出本学科特色和本质力量的研究内容。水文化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宏观的水文化研究对象是通过对水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揭示水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从而科学地认识水在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微观的水文化研究对象是指水与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联系所构成具体研究对象。由于水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具有广阔的范围和久远的历史。具体的研究对象丰富多彩。如水与政治、水与经济、水与城市、水与军事、水与文学艺术……等等,等等,都可以进行深入地研究。 
  这里的宏观与微观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但无限大的宏观世界和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都有无限的工作可做。因此,每一位研究者单凭一己之力很难穷尽这些研究对象,需要更多有志者加盟,协同合作开展研究,既有分工,又形成合力;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激励,形成更为全面深入细致的探讨,推出新的创造性成果。 
  (二)水文化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发展我国水文化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 为总体要求,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牢抓住可持续发展现代水利的中心,推动我国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水文化研究主要的方针原则: 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水利事业发展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广大水利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一切为了职工群众,一切依靠职工群众,一切成果由职工群众共享。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职工群众的意志,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服务职工群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水文化的根本目标。更多地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广大职工群众主动自觉地参与水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水文化的研究与水利建设实践相结合、水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弘扬优秀民族水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水文化成果,又要把水文化创新作为水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  五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领水利事业、教育广大水利职工、凝聚和激励功能,推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三)水文化的实质  水文化的实质是讲水文化的根本性质。水是一种自然资源,自身并不能形成文化。水一旦与人发生了联系,人们对水有认识,有了思考,有了治水、用水、管水的创造,就产生了水文化,所以说,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的关系的文化,归根到底是人与人关系的文化。正确认识这一实质,应把握三个基本点:
  
第一,从水与人类、与社会的关系讲,水文化首先是一种杜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孕育了人类社会,自有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有水事活动,就有水文化的存在。参与水事活动的不仅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有历代的帝王将相和各方社会人士;不仅有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工作者等。这些人员都积极地参与和创造了中华水文化,因此水文化首先是一种社会文化。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水文化,有助于从理论上认识水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确立其重要地位。
  第二,从水与水行业的关系讲,水文化是水行业的思想精神旗帜。这里的“水行业”,是以水利部门为主,包括一切与水有关的行业。如水电、环保、气象、地质、城建、农业、林业、航运、供水、饮水等一切与水有关的部门。从水行业的角度研究水文化,有助于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水行业职工队伍的素质,为水行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三,从科学和理论的高度讲,即要把人与水的关系上升到科学和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水文化是一门历史特别悠久、生命力极强的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原意是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广义的人文科学是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学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具有交叉科学的特征。水与文化的联系,就是一种对人类利益关系重大的学问。这样使水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对水文化的研究要借助水利学,文化学,社会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的成果进行。现代科学的发展,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水文化是一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互相联系,并借助它们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文科学。因此水文化研究,要充分动员和吸引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关注和参与,使水文化逐步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专门学科。以上是对水文化实质的初步认识,有待我们去继续深入探讨。

  (四)水文化的基本架构  水文化的基本架构是指各类水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框架和结构。1934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他的《文化模式》一书中说:每一种文化都存在着一种基本结构,即有一种单一的原理。这一原理通过某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模式体现在构成文化的人们的个性之中。
  
水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座宏伟大厦,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有一个彼此交错联系,具有科学体系的架构。由于社会、时代、地区和切入点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架构。我们把水文化基本架构初步确定为:由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时代水文化等五大要素构成的一种彼此交错、互相联系的水文化体系。这一基本架构旨在展示水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在水文化的五大要素中,前三者是从不同层面来认识水文化。美国学者M. 金创立的文化层次学的理论认为,对文化的研究是通过各类文化层面对比, 划定文化层单元界线的。文化层面对比是解释文化史和文化学许多理论的基础.1986年我国著名学者庞朴提出文化结构三层次的观点, 把文化整体视为立体系统, 分为外层物的部分, 中层心物结合部分和核心心的部分. 参照上述理论, 我们把水文化分为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和精神水文化三个不同层面。地域水文化和时代水文化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基本形式的理论从时空上划分的。下面对这五大要素分别作一简要说明。 
  第一、物态水文化。物态水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存在比较直观的水文化。物态水文化并不是未经任何人力作用的自然物, 而是溶入了人类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自然物,。物态水文化主要包括水形态、水环境、水工程、水工具等。水的不同自然形态,如江、河、湖、海、冰、雪、雨、瀑等形成的水文化,都是人们心理感受的一种表达或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水环境是指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观到的客体存在的印象,这种印象有人主观意识好恶之分。水形态和水环境不仅给人们不同使用价值的意义,而且也给人们审美价值的作用。水工程是指古今的一切水工程建筑,如京杭大运河、都江堰、三峡、南水北调等。一切水工程建筑的设计、施工、造型、工艺和作用都凝聚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知识、智慧和创造,是水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水工具是指治水、管水、用水、保护水的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行为。
  
第二、行为水文化。是人们在水事活动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水文化。主要包括饮水、治水、管水、用水、亲水等方面的文化。饮水是人的生存之本、健康之本,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治水文化是指在治水过程中的各种文化行为,如水文、勘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中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科学实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各种业务培训等各种实践活动中的文化行为。管水文化主要是指水资源和水工程的管理,也是水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以水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办法和制度等。用水文化主要是阐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文化意义。亲水文化主要是讲人水和谐的文化意义。亲水是人的本性,从人的逐水而居到人水和谐都表现出这一本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喜水、乐水、利用水域开展一系列的水上运动和水旅游,从中受到的陶冶和锻炼。 
  第三、精神水文化。精神水文化是水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在长期的水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积淀,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种水文化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维系事业的连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神水文化主要包括水哲学、水精神、水文艺、水著作、水风俗等。水哲学是指水自身的哲学意义和水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从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认识水文化,是水文化的最高层次。水精神即因水而形成的精神力量,是水文化的精髓,包括理想信仰、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业精神等。水文艺即以水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词歌赋、绘画摄影、曲艺戏剧。水著作是指以水为主题的各种文字记载,科学著述等,这是积累和传承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水风俗是指水对风俗形成的影响以及与水有关民风习俗。
  
第四、地域水文化。地域的水文化或称文化区,是水文化的空间的分类,是给文化划定的地理空间单员。一般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和生存方式的某一区域。从水行业的角度研究地域水文化,主要阐明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流域内水与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阐明水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明流域治理中形成的水文化。
  
第五、时代水文化。时代水文化是水文化在时间上存在的基本形式。任何文化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不同历史时期的水文化有不同的特征。时代水文化反映水文化深厚底蕴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华水文化的时代水文化是以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发展史为大背景,以中国水利发展史为线索划分的,划分为史前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代史时期和新中国时期七个不同时期,旨在了解中华水文化发展的历史梗概。
  
以上水文化的五大要素并不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呈现出一种彼此交错的多彩局面。水文化的基本构架是开放式、发展式的。随着对水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随着水文化内容的不断创新和丰富,水文化的基本构架也会随之变化、发展和不断充实。 
  三、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意义 
  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发展大繁荣水文化的根本途径;是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于行动的实践活动,即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水文化传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和水文化意识,为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也是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水利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每一个人对事物都有一个“好”、“ 坏”、“ 对”、“ 错” 的判断标准,这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而把众多个体凝聚、规范、动员起来的价值追求、价值准则就构成价值体系。在价值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根本价值观念构成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应该贯彻在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水利行业,要有自己行业特色的文化、思想、精神支柱和哲学理论,这一切集中都体现在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核心价值体系一般由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四个部分构成。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指导水利事业发展,以“人水和谐”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 的水利行业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上善若水”、“智者乐水”  的基本道德规范引领风尚。现对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一简要说明。
  
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水利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成功之路,涵盖了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的民生水利,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突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水利,改革体制机制法制建设的创新水利,坚持现代化方向的现代水利。这一科学的治水思路,必将指导我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在可持继发展的治水思略中实现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是水利行业的共同理想。人水和谐,是中国“天人合一”和“和为贵” 的哲学思想在人水关系上的反映,是正确处理人与水关系上的思想基础。人水和谐,处理好人与水是一对矛盾的基本要求和共同追求。即在一切水事活动中,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水事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水不要危害人,而是造福于人,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人要善待水,尊重自然、尊重科学,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尊重水伦理和水规律,把水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最忠实的朋友。把河流、湖泊及一切水资源生存的处所视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载体,要用心地去珍惜它、保护它,使人与水友善相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人水和谐,社会才能安宁、和谐, 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人水和谐, 是中华儿女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愿望,是水利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 的水利行业精神是水利人的精神支柱。大禹的治水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说就是:为民除害,无私奉献的精神;尊重规律,科学治水的精神;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开创社会文明的精神。总之,大禹的治水精神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铸就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石,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献身、负责、求实” 的水利行业精神,继承和弘扬了大禹治水精神,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水利事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正鼓舞着当代水利人战胜抗洪、抗震等各种艰难险阻,在振兴现代水利的大业中奋勇前进。

  “上善若水”和“智者乐水” 是古代哲人以水的品格为人们提出的一种道德规范。老子在《道德经·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上乘境界的善,如同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相争,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低下之处,所以最接近于道的观念。上善者像水那样,居住要选择别人不愿去伪地方,存心要渊深,交友要仁爱,说话要真诚守信,为政要条理分明,做事要无所不能,行为要把握时机。这样的人才不会有过失。这里,水成了高尚和友善的标准。“智者乐水”是孔子的名言。在《韩诗外传·卷三》、《荀子·宥坐》、《说苑·杂言》、《孔子家语》等书中都有孔子回答学生子贡关于为什么“君子见大水必观焉”的类似记载,孔子说“水者君子比德焉” 即水是君子用来比喻道德的。汉朝刘向在《说苑·杂言》中有孔子直接回答:“夫智者何以乐水也?”的一段话:“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动而下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乎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侧,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即聪明的人喜欢水是因为水奔流澎湃,日夜不停,象是毅力坚强的人。水按一定规律流淌,不遗漏每个小地方,象主持公平的人。水向低处流,象知礼节的人。流向千仞深壑而不犹豫,象是勇敢的人。遇到障碍能清正对待,象知天命的人。不清洁的进去而干净的出来,象是善于感化人的人。水是品类万物的标准,万物得者生,失者亡,象是有仁德的人。水深不可测,象是通达事理的圣人。水滋润天地万物,国家因此形成。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水。这样孔子把水比作人的仁爱、礼义、智慧、勇敢、坚定、灵敏、有为、包容、趋下、公正、有度、意志等,几乎人的所有美德都可以从水中得到相应的启迪和表现。可见“智者乐水” 是一句道德规范的名言,教导我们应成为有崇高民族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承和弘扬“上善若水” 和“智者乐水” 的品德, 成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厚的思想渊源。
  
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水利行业的体现,是维系水利事业存在和发展, 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重要保障。是水文化中核心理念,是水利行业全体职工团结奋斗共同的精神旗帜和思想基础。加强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提高全行业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在这次四川汶川大震中得到了光辉的彰显,表现在水利赈灾的各个方面,以处理唐家山堰塞湖最为典型。

  第二,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水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要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营造水利行业良好思想舆论氛围。要本着寓教于乐,自娱自乐,小型多样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水或水利为主题,开展文艺演出、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赛诗会、摄影、美术、书法、集邮、冰雕等文学艺术创作和演示活动;以水和水域为平台,开展游泳、垂钓、龙舟赛、泼水节、皮划艇赛、帆板赛、溜冰、滑冰、滑雪、冲浪等多种水上健身怡神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丰富水利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水利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在说水、讲水、演水、唱水、表现水的浓厚水文化氛围中塑造美好心灵,陶冶和升华思想和情操。
  
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要紧贴职工的新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以人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的各项水利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三,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就是要把文化的无素渗透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管理、保护、配置等一切水利工作中;渗透到水利建设的水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名称、工程造型、工程效益等各个方面。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和每一处水环境,既考虑到兴利除害功能,同时,要重视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要使每项水工程成为具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工艺品;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陶冶情操的高雅去处。要营造文化内涵丰富、高雅优美的水环境,满足人们亲水、爱水、戏水、休闲、娱乐等文化的需求。
  
第四,发展水文化事业和水文化产业, 增强水文化实力 。水文化事业是指水利行业和与水有关的科学技术、各类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事业,这些都要大力发展。要把发展水利行业的教育和科技作为繁荣水行业文化事业的重点,认真落实“科教兴水”的战略措施。教育是文化的基石,科技是文化的结晶。要适应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和数字化信息革命的要求,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库、计算机,电子通信等高新科技,全面提高水行业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
  
水利文学艺术是中国水文化中最光彩夺目、最有感召力的重要内容。要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学艺术创作的基础上,组织有抱负、有作为的文学艺术家到宏伟的水利事业中体验生活,创作出极有感召力、震撼力的传世名著,充分展示中国水利人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为发展我国水利事业而奋进。
  
发展水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水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每一项水工程,不仅是可贵的物质产品,同时也是高雅的文化产品,其中融有不同时期的水文化内涵,融有人们的聪明智慧。优美的水环境和丰富的水利人文景观,都为大力发展水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努力开发。要把我国水文化产业纳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链之中,制订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完善水文化产业政策。立足水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开发一批高起点、新特色、多层次、多方位和高质量的水文化产品。要在进一步开发黄河历史文化走廊旅游、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当今世界水利工程壮举三峡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旅游项目的同时,各地都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水文化产业。
  
第五,保护和整理优秀的水文化遗产,服务当代水利建设 。我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和形成了极为光辉灿烂的水文化遗产,大量的水利历史典籍、文物古迹和各种古代水利工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精心维护,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要继续做好中国水利史的研究和水利史志的编纂工作,深入挖掘、全面概括和科学梳理传统水文化,为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新贡献。要加大保护水文化遗产的力度, 要积极配合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制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水文化遗产评价标准和申报评选程序,分批、分类确定水文化保护名录。认真总结并传播水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推进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服务当代水利建设。 
  四、把握机遇,共同谱写中华水文化的新篇章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大发展大繁荣我国水文化十极好时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党和国家以及水利部党组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加强水文化建设带来了十分有利契机。党的十七大号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同志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传达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水文化传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以后的多次重要会议上,陈部长都返复强调要切实加强水文化建设。这一切都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和水利部党组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 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的文化自觉性。是发展先进水文化大好形势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水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己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1988年提出开展水文化研究的议题至今,水文化的研究和水文化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88年至1995,
 为自发地开始水文化的研究。第二阶段是1995年至2004年, 在中国水利文协的领导下, 成立了全国性的水文化研究会,开始了有组织地对水文化进行研讨。第三阶段是2004年至2007年,水文化的研究逐步自觉地与水利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第四阶段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在水利部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20年来,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学术上,由中国水利文协组织编辑的三本《水文化文集》、《中华水文化概论》和靳怀
同志撰著的《中华文化与水》以及其他许多水文化的专著。在实践上,水文化的意识逐步深入越来越多人的大脑,并付诸行动,涌现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韶兴市、泰州市、聊城市、姜堰市等水利(水务)局以及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管理局、陕西渭河流域管理局、河南省黄河河务局、江苏省泰州引江河、淮安水利枢纽等一大批水文化建设的先进单位。这些单位在水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国际和国内都很重视水文化的问题。200596日至8日,国际历史学会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在昆明召开了“水文化与水环境保护国际会议” 来自中国、德国、挪威、瑞典、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带来了各自关于水文化和水环境的最新研究成果。2006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确定为“水与文化”。希望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文化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重要性的认识,让文化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入新的活力。希望水资源的管理和支配必须充分考虑到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在这一年的“世界水日”,由世界水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以“水、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国首届水文化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高峰论坛还通过了《北京水文化宣言》。除水利行业外,旅游行业、建筑行业、卫生行业等都在重视水文化问题。水文化开始进入院校教育的殿堂。据初步了解,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昌水利工程学院等高等学府都开展了一些不同形式的水文化研究活动。
  
第四,水利行业水文化建设的高潮已现端倪。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在水利部党组和许多单位的领导对水文化建设都高度重视并有实际行动。山东省水利厅在早已成立水文化研究会的基础上,把2008年确定为水文化年;湖北省水利厅立了水文化研究会;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举办了水文化论坛;山东省聊城市举办了江北水城首届水文化论坛,成立了水文化研究会。今年十月,将举办全国首届水文化论坛,各地都在认真准备,届时陈雷部长将作主题报告。今年下半年,河南黄河河务局、南昌水利工程学院等单位都将举办水文化论坛和水文化的重要活动。这一切说明,在各级领导的高重视下,水利行业水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兴起。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国水利行业兴起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高潮。其主要措施是: 
  () 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傲好组织、服务工作。水文化建设已列入水利部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全国水利行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并由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水利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安排,调整思路,充实内容,整合力量,精心组织,加强水文化建设,把水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各单位业绩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水文化研究会的自身建设。要在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在中国水利文协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水文化研究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研究会每一位理事的作用。每两年召开一次水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和水文化组织的联谊会,研究和布署工作,表彰先进,推动水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要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水利行业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政研会、文协、体协等团体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广大的人民群众和水利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之时,就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日。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水文化人才。加强水文化队伍建设要从教育入手。“十年树材,百年树人”,抓住了教育,就抓住了水文化队伍建设的根本。水文化研究会拟与中国水利教育学会密切合作,开展水利行业以及全社会的水文化教育。有关的中等和高等水利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水文化的专业课或选修课,培养水文化人才;同时在全国建立3--5处水文化培训基地,为各地培训水文化的骨干力量。为加强队伍建设,水文化研究会正在组织实施“6688” 工程,即: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建立水文化组织,在全国建立60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水文化研究组织,成为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的团体会员评选出60个水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引领全国水文化建设;聘请80名水文化特邀专家,组成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发展800名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会员,壮大水文化研究队伍。通过实施“6688” 工程,逐步形成水文化建设的组织网、智囊团、人才库。要努力为各类水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把培育德艺双馨的水文化人才和创作高品位的水文化作品作为水文化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表彰在水文化建设中卓有成效的先进单位和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水文化工作者。

   ()加强水文化研究机构建设。要与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紧密合作,深入开展对水文化研究。同时希望水科院和有关的高等院校设立水文化研究机构。在重视水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应用科学理论的研究。要以水文化科学研究机构为龙头,带动群众性的水文化的研究活动。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国水利文协、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政研会、水科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的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水文化论坛。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选择一些重要专题和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要积极争取并承担水利部和国家有关研究水文化的课题,形成将理论主动服务水利实践的常规渠道。要加强与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密切合作,整合水文化研究的资源和力量,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紧密联手,深入开展水文化的研究,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构建水文化的科学体系。通过上述努力推进水文化的创新。
  
( 
)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和咨询力度。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报》、《中国水文化》和《中国水文化网站》等各种传媒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水文化;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博物馆、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等阵地作用,扩大水文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水文化研究会和研究机构的咨询作用,引导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水文化研究会与中国水利作协合作,准备编辑出版《中华水文化丛书》,向水利行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征稿。通过上述努力,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文化的意识,进城市、进农村、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逐步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灵。 
    
()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争取设立水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重点支持水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扶持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水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水文化著作的出版。
    
当今,文化、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在提高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溶入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水文化作为反映水事活动的社会意识,必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 是形势需要、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我们要把水文化作为人、水、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和支撑点,以水为出发点,研究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高人们对水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同时,以文化为立足点,探索水理论,认识水贡献,发扬水精神,树立水形象,提高全社会的水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水文化”旗帜,激励人们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水利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中国水文化漫谈        下一篇:我国宪法修正案的六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