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大观园10说—教民稼穑
时间:2023-12-15 18:00:44 点击量:

    典故发生在稷山县之稷王山附近,然后遍及河东大地。距今约4500年。见于《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后稷是黄帝玄孙,帝喾长子。母亲姜嫄,踩了巨人足迹后怀孕生下后稷。屡次抛弃,都不得死,只好抱回养育,名字叫“弃”。后稷从小就对农业颇感兴趣,成人后能辨别土质类型、土壤好坏,善于种植各种谷物,并教导百姓耕种之术。慢慢稼穑之术传遍河东大地,五谷丰登,人类不再挨饿,为安居乐业提供了丰厚的食物储备。他的才能为同父异母弟帝尧所赏识,被举为农官,封作“后稷”,管理黍稷谷麦。“后”是司令、帝王、管理者,“稷”是百谷之长。除了教民稼穑,后稷还开创了粒食。早先,百姓吃粟、稷、麦等,都是连皮带壳一起吃,味道不香,吸收不全。后稷发明了杵臼,能捣去谷物的皮壳,然后再行蒸煮,就是粒食。这样吃,更好消化,全能吸收,有助健康。后世子孙,历经迁徙,推翻殷商,建立周朝,一统中华,便奉后稷为始祖,遂有《诗经·大雅》之《生民》。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农耕大国,庄稼之神称“稷”,土地之神为“社”,社稷便是国家,叫做山河社稷。有了土地,还能生长庄稼,并且获得丰收,才是真正的发达。热爱大地母亲,珍惜稷物五谷,才是爱我中华。

上一篇:文化自信大观园9说—姜嫄生民        下一篇:文化自信大观园11说——简狄吞卵